音箱分频器最实用的业余调整方法

  • A+
所属分类:音频杂谈

音箱的"灵魂"----分音器的调整.

1]分音器的交叉频率的调整.------注:音箱,分音器已定型,分频点已基本符合单元要求,不然就不叫调整成设计了.
(分音器有两种设计方法: a)固定阻抗设计. b)分频点阻抗设计.)

现在把高低音喇叭和分音器卸下来,分音器上有阻抗补偿的把它卸掉,按正常接法搭棚焊接,接入功放,音量与第一部分测试相同,保持原先是几点钟方位,因为此时音箱以不要,低音声短路,听觉已不准.这可方便,一堆垃圾.万用表接谁都顺手.

万用表接入低音喇叭接线端子,测量低音喇叭分到的实际电压值,放1KH音频信号,微调音量电位器,使其为一整数.(此时为方便说明要假设一下:比如说万用表指示为3V.分音器交*频率比如说是3.15K---雨果正好有一频点是3.15K.)好,放500H---12KH的信号,方格纸上描点做图,这是低通曲线.

万用表接入高音喇叭接线端子,其它千万别改变!放1KH---20KH音频信号,如法炮制,这是高通曲线.
这时我们就可以直观的看到分频点.就是两条曲线的交*点.我们现在只调交*点,其余一概不管.
啊啊,它是在我们分频器的分音点上吗?它是按我们设计的滚落点交*吗?
现在可有办法对症下药了.我瞪着你呢.
我们原先假设输出为3V,3V的半功率点是: 3*0.707=2.12V,
我们只调电容值,(当然假设电感量基本符合)先让低通的3.15K点正好落在2.2V上.
再调高通电容,让它2.2V时和这个点正好交*.
这样分频点就调好了.

必要的交代:之所以不加任何数学证明是为了可操作性.繁琐的数学推导总让人有: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

但简要的还是要交代一下:0.707是矢量,两单元都各分0.707倍的电压,合成后的功率正好等于原输入功率.以后测频响合成曲线时读者将会发现它们是平坦的.详细的数学推导留给聪明的读者去完成.
也许两条曲线很难看,不要紧,啊啊,下一步就是我们的第3步,Q值的调整.

2]分音器(低通和高通)的Q值的调整.
由于叙述的困难,画了一张草图帮助说明:图中,蓝色的线是理想的分频曲线,相当于分音器的Q值=0.707,也就是最佳阻尼,这是我们调试的基准线.我们要使实际的分频曲线逼近它.(调整之前除了绿色线,其它的线要先画出来).

[1]现在把低通的RC串联补偿接入低音扬声器端子.
注:RC的取值:-----我们有个前题,就是假定原来设计基本符合要求.
(a)用额定扬声器阻抗设计的,比如说8欧,就接入一个8.2欧1W-5W的电阻.
(b)用分频点阻抗设计的,就接入分频点扬声器实际阻抗值电阻.
(c)感到茫然的初哥,就用扬声器的标称阻抗值接相应的电阻值.
(d)C暂取15UF无极电容,耐压值大于功放输出电压值.
现在,我们老一套,放500H---12KH的信号,方格纸上描点做图,这是低通曲线,描出的曲线高于蓝色基准线的,加大电容值,低于基准线的减少电容值.(注意,此时设计正确的分音器,原先调好的交叉点是不变的,交叉点变了的,设计就有问题.)

[2]把高通的RC串联补偿接入高音扬声器端子.
(a)电阻取值如低通.
(b)C暂取1UF.
放1KH---20KH音频信号,如法炮制,这是高通曲线,调整方法如低通.
反复调整,直到与图示的绿色线相似----交叉点不变,高低通曲线从下方逼近理想的分频线.
此时分音器阻尼适当,失真最小.方波响应较为理想,交叉点的相位差大约是75度左右.
也许你两条曲线不一样高,不要紧,一般是高音单元灵敏度高,曲线也高,可能还高不少,这时就要加衰减电阻来平衡灵敏度,用0.5----1.5串入,让高通曲线比低通曲线低上0.1-0.3V,因为高音太亮听感不好,最后统调时按自己的爱好定.

现在,三个部分的粗调就算结束了,把我们的零碎一股脑的装入箱内吧。下一步我们还要整体统调一下。由于整体统调还需交代一丁点基础知识,所以请读者稍微耐点心,等我回顾一下。
以上我们所做的是基于以下思考:
(1)一套音响,最后放出的声音是音箱。声音的失真度是最需要关心的第一指标,一般地说,失真在1-2%以下,就有比较好地听感,人耳能感觉到1%的变化,3%时以容易察觉,到5%时就不容易被接受,而再往上,就使人烦躁。而一个优秀泊来品喇叭,在有效频率上,谐波失真大约在1-2%之间.且这个指标装入箱内是有增无减的!
(2)如何用最常用的工具来系统调整我们的音箱,使附加的失真尽可能的减少.
尽管此方法土的掉渣,但我拿着土法调好的进实验室出来以后却稍感安慰.
---------------------------------

后记:
经常受无法推脱的朋友之邀,洋枪派的好办,大不了再破费他来点儿神经线什么之类的.土炮党就挠头了,校音从音箱始,搬着全套仪器上门总不现实,又不能抱着两个大音箱去什么消音室吧.一般的音箱书籍上有测扬声器阻抗的电路.有一次,又在[无线电与电视]上看了一篇用万用表调分频点的文章(95或96年的吧,感兴趣的可以去找来看看,文章很短小,又尽是数学推导.但萌发了我进一步探讨的兴趣,通过反复用仪器比对,就是以上所说的土的掉渣的内容,但自认为却很实用,留心了好长时间,也没发现有谁提出类似文章,大概是令人不屑一顾,不登大雅之堂吧.本来贴时就信心不足,但斑竹加精,跟贴的朋友十分捧场,勉为其难,诚惶诚恐了.
雨果发烧碟(一)中:
第17段----25H,
第18段----31H,
.............依此类推.
第44段----16K,
第45段----20K.
每段12秒,17----45共29段.是纯音频输出信号,专门用来测试,CD机指示可看出现在放的具体是那一段.
正版有一本小册子,详细介绍了每段的内容.
[我的碟]当中:
第59段是以从10H---99H每5秒变化1H的扫描信号,一共是7'30秒,可以从CD机的时间显示上结合听觉判断,也可予先自己做一张表:
1--- 5秒=10H
6---10秒=11H
..........依此类推
5'21-5'25秒=74H
...............
7'31-7'35秒=99H.

最后的结局----统调: 经过分部调整的音箱,开声可以说已经今非昔比了(别忘了我们的题目----自制和业余),它至少使低音扬声器非线性失真最大处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分频点正确且分音器的附加 失真也被尽可能的减低了,现在听一下,是不是细节增加了许多? [下面这段话大家不要介意,并没有褒贬,因为原先的音箱可能就是一个组合过程,调整了 怕是也没有得法,整个一个唱响管,现在可以是一个合格品了]. 1)前面我们曾经说过,要使双峰对称(低点峰称为F1,谷点称为F,高点峰称为F2)。
一般地说:如果F1低于F2,低端响应跌落大,低音不够舒展,力度变差。
如果F2低于F1,重放下限频率升高,且往往出现波峰,瞬态变差。
*且只有在两峰对称时瞬态响应最好*
找一段大提琴独奏曲,(比如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大提琴C弦(最低音弦,第四弦)是低音C.它的振荡频率就在80H左右.
主要判断C絃音的絃震动尾音,如清晰可辩,说明瞬态较好.
箱体比较大(小箱80H以下衰落较大,比较没有什么必要)的朋友再放一段钢琴独奏,听一听钢琴的絃和钢琴体的共鸣余音.

2)放一段女声请唱,听一听是不是过于明亮,有没有齿音,有齿音就说明分音器音频合成后有凸起,这时可将分频点拉开一点,变成-6DB交叉,使合成曲线凹陷一点.

现在,我零零星星的就讲完了.
大家仔细研究一下[惠威试音碟],每一段都是有所指.对试音还是有帮助的.
祝大家的音箱好声,靓声从音箱始!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