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音响发烧神话

  • A+
所属分类:音频杂谈

   我认为,发烧音响已经上升到一种犹如饮茶一样的品位境界。对于音响的设计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艺术的熏陶。发烧友听的不是音乐是器材,对于音响器材的评价主观因素占主要。除掉器材的频响、噪声、失真度等主要客观指标外,其他的就靠发烧友的金耳朵收货了,有发烧友说听出了不同电阻电容的不同味道,有的说听得出不同整流管的音质,甚至有的能辨别不同的电源线的音乐味。我感觉其实这些都没有错,就像一道菜每个人都吃出不同的味道来,音响发烧就是吹水不用交税的。这个正是音响发烧好玩的地方。

       发烧友们都喜欢对每个器材吹毛求疵的听评,然后进行非常苛刻的改进,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难以信服难以接受,简直就是脑袋烧坏了,这个也许就是能称之为“发烧”的地方吧。其实发烧音响爱好者津津乐道的就是这个玩的过程。记得90年代,那时国内大多数发烧友的摩机都进停留在用0.1uF的WIMA电容并联在大水塘电源滤波电容上,之后就是很玄的听评效果。其实那时的我是有一种半信半疑的感觉,但是还是很沉迷于这类文章,并且自己也模仿着动手做起来,觉得这个过程真是很享受,而对于实际效果自己是感觉啥都没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烧友的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于是开始对CD机的核心器件DAC进行摩机,记得当时PCM1710就是非常流行大众补品,而TDA1541等绝对是上上佳品,很多人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一直到今天DAC已经发展到24bits的精度,但是TDA1541特别是双皇冠的在广大发烧友心中仍然是神器。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社会拥有量越来越少,价格也在不断攀升。随着音响技术和文化的发展,让发烧友能玩的东西越来越多,从发烧容阻件到线材甚至是变压器的硅钢片等,除了这些外在的搭配之外,技术好的发烧友就是不断研究新的电路架构等,以改进整套音响器材的更潜在的性能。

        音响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是螺旋式的,从电子管和LP到晶体管和CD,又回到电子管和LP。所以音响发烧是不能简单的用电子技术的发展观来评判的。电子管是很古老的电子器件,但是用其制作的功放等音响电路所营造出的效果真是晶体管机所难以拥有的。个人认为LP所发出的声音质感之爽也是当今的数字音响所能匹敌的。由于电子管的这种连带关系,以美国西电为代表的一些古老的电子管器材即所谓古董机以及相关的拆机件都很受发烧友的欢迎,这就像酒文化一样,越陈越香。可惜由于这个不是属于大众所能理解的东西,LP软硬件资源就越来越少实属可惜。

        对于LP的惋惜,我们只能往前探寻一种能完全代替LP的更有性能的器材。如今广大发烧友,就是尽全力去改进数字音源,希望有一天能够把其音质真正提高到能与LP相平的程度。我也是跟着广大发烧友的脚步,投入到数字音源的改进行列里,这个是一个很辛苦但是很好玩的发烧历程。当然对于数字音频电路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器件DAC,我们自己是无法去插手的,但是相信DAC的性能会越来越好,这是个很好的消息,我们发烧友就着重于DAC出来的模拟处理电路。这个电路原理其实不复杂,电路架构可以多样性,但是我个人觉得做好它一点都不容易!

       我 个人认为,PCM1704K是至今为止,依然最好的24位音频DAC器件,而16位的则是依然是TDA1541和PCM63 。虽然在PCM1704的规格书上讲该器件只能支持到24bits/96KHz的取样率,但是其实PCM1704是可以支持24bits/192KHz的输入数码流的。因为PCM1704是纯粹的D/A转换单元,对于输入的信号只要频率不超过最高上限,都是可以应用。对于解码高达24bits/192KHz的高数码流量,其主时钟的频率会高达24MHz以上,所以使用4层PCB,让高频部分拥有一个完整的“地”,以及比较短粗的供电线路,信号走线也可以最短化,这样会更能发挥DAC的主要性能。

        这些是我这几年的DAC设计的一些体会,个人观点。古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希望能和广大发烧友多多交流!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