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噪问题

  • A+
所属分类:音频杂谈

不少hi-fi器材是有底噪问题的。有意思的是,反而一些“数码产品”,底噪问题很轻微甚至近乎完全没有。这是一个悖论。按理说,hi-fi器材应该底噪比数码产品更低、更小才是,但有趣的是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理论上说任何电路都会产生底噪——注意本文所说的底噪是指那种听感柔和的沙沙噪声,而不是吱吱的所谓“电流声”或其他由干扰引起的杂音。

完全不存在底噪的音响器材是没有的,不可能存在,只要是电路,在通电状态都会有一定的底噪。当然,底噪低到一定程度后,微弱得很难听到,通常就认为没有底噪问题了。举个例子来说,对喇叭系统而言,假如耳朵凑在高音单元前(高音底噪更容易被明确听到),只能听到微弱的底噪,那么就认为这个系统的底噪是没有问题了。假如喇叭系统的底噪在一米开外还能清晰听到,那么底噪就偏大了。这样的底噪,在播放音乐时,可能对音乐欣赏形成干扰,因为在音乐的无声片段、音轨的间隔处,会听到底噪。如果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这种底噪就更清晰了。

对耳机听音来说,底噪是个比喇叭更大一些的问题,因为耳机或耳塞是直接戴在耳朵上的,很轻微的底噪也会被清晰地听到。特别容易感知底噪的,是那些灵敏度高、阻抗低的耳机和耳塞。比如有些耳塞的灵敏度高达120分贝,阻抗30欧姆以下,这样的耳塞,几乎所有的耳机孔插进去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底噪了。如果是夜深人静时使用这样的耳塞听音,那底噪都会是一个问题。老实说有时候我就觉得这样的耳塞简直是“变态”的,因为怎么都有底噪。有些对底噪敏感的发烧友干脆给它接“阻抗线”,人为提高其阻抗,这样可以降低所听到的底噪。

头戴式大耳机里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日本天龙和铁三角的一些耳机就是如此——灵敏度很高、阻抗很低,因此插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听到底噪,轻响程度不同而已。简直可以说这样的耳机是“底噪探测仪”。

但是,探测到的底噪水平,和音质有必然关系吗?下面就要谈及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播放器也好,耳放也好,并不是说档次越高、声音越好听,就一定底噪越低的。比如,很多发烧友所喜爱的胆机,音色好听,但先天就有偏高的底噪,比起晶体管器材和集成电路器材来,往往底噪更大。无论是功放还是耳放,都是如此。同时,一些根本不算“发烧器材”的家电级、数码级产品,反而有着更低的底噪水平——它们声音或许不好听,根本不入发烧友的法眼,但底噪却可能很低。

胆机是一个例子,另一个例子是,有人测试过苹果的播放器,其底噪非常低,低于一些著名的“发烧级播放器”。如果纯粹考虑底噪尽量低的话,反而应该选择苹果!

以我接触过的hi-fi器材而言,我发觉有两类hifi器材是不太讲究底噪的,可能产生比较明显的底噪。一类是胆机,另一类是以一些欧洲器材为代表的、主要追求“听感”的器材。

 

胆机不仅是电路容易有底噪,而且还有变压器“牛叫”的问题,也就是输出变压器(俗称“牛”)容易产生哼声。听感派器材,比较典型的是一些英国放大器,声音温暖油润,但对底噪指标不太注重。经常这类器材会发出比一般“数码音频产品”明显一些的底噪。

 

为什么呢?从两方面看这个问题。首先,如果设计师仅仅关注底噪,立志不惜代价一定要把底噪做到最低,那么可能会牺牲音色、牺牲设计师追求的声音。有些hi-fi设计师不肯这么做。他觉得底噪不是一切,做出他认为好的声音最重要,即使这个线路会产生一点底噪。普通数码音频器材为什么反而可能底噪更低?因为他的设计师更注重一些技术指标,包括底噪,所以他可以不管音色、不管声音什么风格、是否好听,只要把底噪处理得最低。所以很多数码音频器材声音并没有什么特别风格、没有什么特色、也可能根本不好听,但可以底噪很低。

 

另一方面情况是,hi-fi器材所针对的用家——发烧友们,很多并不特别追求极低的底噪,而更在意声音的特色、风格。有一点底噪,但声音很好听,很多发烧友可以接受这样的器材。一个典型例子是,信噪比并不高的LP黑胶唱片,播放时难免有吱吱呀呀的杂音,但很多发烧友还把它奉为高级声音呢。同时,很多的非音响发烧友,他们对声音好坏未必敏感,但机器有多少底噪是听得出的,所以对底噪很敏感。因此针对他们而设计的产品,首先就要求底噪很低,让他们满意。所以,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设计师的注重点是不同的。

 

说到底,有些形式的电路、有些形式的器材,难免有一些底噪,或者说很难把底噪降到很低,但出来的声音更好听,因此有发烧友喜欢,也有设计师采用。另外一些设计师和用家则追求底噪降到最低,声音好听与否是次要的考虑——很多数码音频产品是这样的,指标第一,死活要把指标做高。

 

当然,声音既好听、底噪也极低的器材,当然也有很多,这需要各个环节精心设计,把妥协的地方最小化。比如胆机也有底噪非常低的,只是实现起来更难一些,一般这样的产品都不会低档和低价。

 

就像我以前说过的那样,经常存在主观听感和客观指标之间的矛盾——指标上去了,很高了,但声音实际上并不好听,而主观觉得好听的声音,指标并不是特别高。我曾经在论坛发过一个半开玩笑的帖子“发烧友和数码爱好者的区别”。确实,这两类人群是存在理念差异的,数码爱好者一般就更看重一些技术指标,而hi-fi发烧友很多更注重主观听感,对声音更有“特定的追求”。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