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是怎样逐步掌握声学规律的:灿烂的古代声学(4)

  • A+
所属分类:音频杂谈

古代对建筑声学和声传播的理解

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注意到在剧场乐池的地上放了稻草时合唱团的声音就不那么响了。他提出,粉刷过的房子更加谐振,是不是因为墙平滑使反射更强?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斯认为声音的行进就像在静水中产生的无数波浪形圆环运动,如果投石于水,我们则看见数不清的回环从中心散开,直到它们遇到有限空间的边界或遇到障碍物,阻挡水波达到出口处。

东汉时期的王充说:“今人操声变气,远近宜与鱼等,气应而变,宜与水均”也将声波与水波对比。

明末宋应星又一次提出声波与水波的相似性。宋应星说:“物之冲气也其如激水然,以石投水,……而其文浪以次展开,至纵横数丈而犹未歇,其荡气也亦犹是焉,特微渺而不得闻耳。”

《千字文》中说:“空谷传声,虚堂习听。”说明当时人对山谷和厅堂中回声现象已经比较熟悉。

宋代的曾三异首次描述了声音绕墙衍射的现象,指出厚的墙体也不能完全隔断声音。

野渡无人冉自横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最后一句是“野渡无人舟自横”。观察到船的长部取向与流和波的方向垂直。这和1882年经典声学权威瑞利提出的瑞利盘的原理是一致的,可见诗人观察之细。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