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是怎样逐步掌握声学规律的:灿烂的古代声学(3)

  • A+
所属分类:音频杂谈

共鸣现象的发现和应用

中国古代还会利用声的共振现象。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就已记载了抵御敌人挖地道的办法,即制造一种腹大口小的瓮,上面蒙着皮革,埋在地下。城外挖地道时,土地振动传到瓮处,引起共振。人耳贴在皮革表面上就可以听到声音。当时起的名字叫地听或瓮听。在地下不同地方放一些瓮,根据各个瓮发出的声音大小,就可以判断敌人在哪个方位挖地道,这不是很聪明的办法吗?在公元前214年,马其顿进攻意大利半岛,把城围起来,并开挖地道,守军在地下坑道中装上青铜制造的壶,利用壶共鸣,判断敌人在什么地方挖地道。可见古代的人都很聪明。

《庄子》一书中记载,将一具瑟放在听堂,另一具瑟置另一室中。在它们的弦线调音完全一致之后,弹动听堂的瑟的宫弦,另一室中的宫弦也会发生振动。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还介绍了共振频率相差一倍的弦之间的共振现象和两个琴上共振频率相同的弦的共振现象。古代的琴(或瑟)上都有宫、商、角、微、羽、少宫等弦,其少宫、少商等弦分别比宫商高八度音。沈括剪了一个纸人放在少宫或少商的弦上,弹动宫弦和商弦时,少宫或少商弦上的纸人就会跳动起来,而弹其他弦时,纸人不动;他还用两只琴,将纸人放在一只琴的弦上,弹动另一只琴时,第一个琴相应的弦上的纸人就会跳动。沈括将这两种情况称为“应声”。沈括还提出另一个见解叫“虚能纳声”,他提出拿牛革箭袋放在地上当枕头,就能听到数里之内的人马之声。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